以上这些我们都很熟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上海菜看起来那么精致细腻,实际上却那么油腻。甚至可以用稠油红酱,甜腻来形容。
更让人不解的是,一向追求精致和高品味的魔都人,对于这种油腻的饮食简直爱不释手。甚至可以称之为食物。
其实这些恰恰是上海菜的灵魂!
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它包罗万象,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上海菜就像这座城市,各地菜的风味也汇聚于此。尤其是苏州、杭州、浙江等靠近它的城市,都以自己的口味影响了上海菜的口味。
苏菜的甜,杭帮菜和浙江菜的酱油重,徽菜的油重,成为上海菜的主要特点。这正是诗中所写:“椒菜免费尝,百店千菜在杭州。化浓妆,轻触总是合适的。”
所以,到了魔都,不要被浓油酱的上海菜吓倒。上海菜的味道就像一部杰作,让你享受完就想看,吃完就想再吃。书虽然厚,但很耐人寻味。
至于点什么,肯定是怎么有特色,怎么点!
红烧肉:
电视剧《桂王与安娜》中,精致的上海女人安娜吃红烧肉一点都不含糊。而且,从她嘴里,我们知道红烧肉是甜的,不是咸的。
没错,这就是上海菜中最经典的一道菜——红烧肉!
有人说上海人做红烧肉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一手酱油瓶,一手糖罐,放在炉子上炖很久。”
这样煮出来的红烧肉又红又亮,我不忍心用筷子夹。盘子里泡着浓浓的油汁,那是红烧肉用的五花肉经过长时间高温逼出来的油,掺了食用油。
这个时候,配上一碗米饭,简直是绝配。鲜甜香脆的红烧肉配上米饭,入口即化,香味扑鼻。
八宝鸭:
上海菜是甜的,这是来自大众最直接的信息。如果只是这样,就不能和食物挂钩了。
真正的上海菜并不全是甜的。很甜很有层次感。起初,它有一种微妙的甜丝丝味道,然后它有一种咸味。吃到嘴里就变成了细腻滑嫩的“糯”。
无论是上海菜中经典的红烧肉,还是代表性的八宝鸭等等,这些都是特色。
对于八宝鸭来说,还融入了其他食材的风味。就点个鸭吧,却有吃一大桌子菜的感觉。
一只完整的带骨头的鸭子,从背部切开,加入香菇、肉丁、火腿、栗子、糯米、莲子、鸭肫等配料。然后扣在容器里,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将蒸过程中产生的原汤混合,加入虾仁和青豆,浇在鸭肉上。
当然汤里一定要有浓浓的油红酱!没有这些东西,颜色怎么会好看?味道怎么可能诱人?
上菜后,切开鸭肉,露出里面的配料。这种食物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它充满了香味和颜色。
是的,上海人真的很精致,上海人真的很细致!他们细致到不担心食材的多样,精致到不担心从味道到造型到寓意的一切。
这样的上海菜怎么可能不好吃?
腌笃鲜
说到汤,第一印象就是清爽,开胃,或者清淡。一向以爱汤著称的广东人,也是清淡的。
然而,上海菜的汤的特点是丰富和重口味。而且主要口味是咸鲜味,完全不符合我们想象中上海人应有的饮食风格。真的无法想象,追求口感的上海人是如何细腻地喝下这种重口味的浓汤的。
其中最有特色的汤是“咸鲜”。
事实上,这道咸鲜汤其实应该属于徽菜系列。但徽菜是上海最早流行的风味,所以被植入了上海菜,成为了一个独特的风格体系。
安徽山区多,山笋之类的山货比较多。所以人们在这些新季节多准备些山货,晒干后留到冬天吃。同时,家禽等肉类也被保存在一起。
但山竹笋等蔬菜虽然晒干后可以食用,但缺乏鲜味,烹饪时要用重油。家禽等肉类虽然可以吃,但是因为加了大量的盐,已经变咸了。延伸到上海菜,同样是重油、重调味、重口味。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咸鲜肉演变成了一道名为“炖笋”的菜肴。所以“咸鲜”虽然是汤,但也有浓浓的咸味。
不过不得不说,腌鲜真的是必尝的上海菜。虽然味道很重,但是味道极好。汤浓而白,味道鲜咸,笋脆而嫩,连汤里的肉都很脆很嫩。
除此之外,这些著名的上海本地菜,如油炸,八宝汤,粉蒸肉,都是重油,重酱,重甜。
可以说上海菜真的很固执!还是独一无二!还是有个性!在饮食清淡的今天,依然坚守着自己地方特色美食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