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轮子秋
轮秋是土族的传统娱乐项目。每年正月农忙过后,土族的年轻人就把滑板车改装成集秋千和转盘为一体的吊车,两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姑娘在上面飞舞。为了一年神清气爽,男女老少轮流上“车轮秋”已成为习俗,技艺高超者还能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
轮秋节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和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少喜爱并积极开展的传统活动。冬天磨完后,人们把拆了棚的大板车的车轴和车轮立在平坦宽阔的麦田或宽敞的地面上,以稳定重心。向上的轮子上拴着一个长长的木梯,梯子两端牢牢地系着皮绳或麻绳做成的环。两人将木梯推向对方使其旋转,然后靠惯性在绳圈里或坐或站,迅速翻起,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让人拍手叫好。看热闹的人还时不时帮忙推推木梯,让它转得更快。有时,一大群衣着华丽的青年男女在他们身旁围成一圈,载歌载舞,像星星和月亮一样。
柯尔克孜:马上角力
所谓“马上摔跤”,主要是指力量和马技的较量。柯尔克孜族的摔马分男女、老人、少年等不同类型,其中老太太摔马比较引人注目。
比赛中,两位扎着银灰色辫子的老太太骑上了盛装的坐骑。坐骑的鬃毛用新线包裹,马尾辫打结卷起来,马鞍后面放着多层马褥。互相敬礼致意后,比赛双方在马匹相对的情况下,同时向前冲去。骑手们仔细看了看对方的手,猛地向上转圈,猛地转向自己的两侧,试图抓住或下马对手。双方伺机转圈进攻,有时难免扭成一团。经过长时间的斗智斗勇,把对方拉下来的一方获胜;如果双方同时下马,则起身拥抱握手。
高山族:竿球
扁担球,又称头球、刺球,高山族语称为“卡布龙”球,是高山族用竹竿做头球的传统球类运动。杆球起源于清代,流行于台湾省屏东、潮州一带,福建建阳、漳平的高山族也有杆球。
球用藤条或树皮编织而成,大如甜瓜,轻如棉花,并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球员每人手持一米多长的竹竿,轮流用竹竿上端顶球。那些没能顶到球,让球掉在地上的人就输了,要用酒来惩罚。
达斡尔族:曲棍球
曲棍球在达斡尔族也叫“贝阔”。打“北廓”是达斡尔族祖先流传下来的一项民族体育活动,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打法和现代曲棍球非常相似,所以有人把“贝阔”比作曲棍球的“鼻祖”。
《北阔》的打法是:甲乙双方5-10人,半里外的场地两端设营门。双方球员在抢球、护球、进攻、防守、射门、守门等方面有具体分工;一旦你将球击入对方球门,你就得分了。获胜者是在约定时间内得分多的人。
达斡尔“贝阔”球杆是用嫩橡木制成,根部弯曲,富有弹性,容易击打。球是用杏根块或毛毡做成的,有拳头那么大,飞着滚着。在长期的竞技运动中,自然形成了既定的比赛规则,如从右侧击球,除守门员外不得接球或踢球,不得抛球杆接球,不得用球杆绊倒等。
在乡村聚会和木坤族的“敖包节”中,玩“北廓”已成为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娱乐和竞技活动。围观群众情绪热烈,不断为场上的精彩表演和形影不离的拼搏加油。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儿童和年轻人一般会玩各种规模的“贝阔”球类游戏,这增加了达斡尔族“阿尼族”春节的欢乐气氛。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百年缘分”——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剪纸艺术展
著名体育剪纸艺术家邓蓉蓉特展
一系列新创作的剪纸[56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