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没电了,网页被抹黑了,只好翻找闲置的书籍。不经意间,一句“官不允许针,淫乱车马”映入眼帘。“什么意思?”在平时,搜索百度就能立刻得到,但是现在…
于是,我搬出了浩如烟海的中国习语辞海去寻求答案。好在这本书是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的,很容易找到。不仅找到了这个习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60个以“官”字开头的成语、惯用语中,关于一个官员形象的褒义词只有几个,如“官如清水”、“官不易寻”、“官是俗国”如果包括“官、衔”等不以“官”字开头的成语、惯用语, “升官发财”“朝中有人好当官”,恐怕会高达三位数。
这些贬义成语、惯用语大多是形容官员以权谋私。比如“官仇”就是官员有权力有影响力。如果与他们意见相左的人受到惩罚,很容易“莫须有”的罪名;“官久生财”,又称“官久生财”,意思是官员有权。手头不干净,当官久了,自然就发财了。那些落马的贪官,总会查财产,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官的不打送礼的”,你要事,就得给当官的送礼,不会被拒绝,也不会被指责。“官仓老鼠大如斗,人开仓不走”,形容公仓老鼠大如斗,有人开门不跑,比喻贪官的嚣张和胆大。
当然,也有人形容官员平庸、吃素。比如“官不紧三天”,就是官员拖拖拉拉,或者先紧后松,虎头蛇尾。又叫“官不紧三天,宽七天”;歇后语“官工——慢磨”也是这个意思;“官进朝廷,步步为营”,特指封建臣子与皇帝的会见。一切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有序进行的。现在,指的是一切按老规矩,不能打破,以至于“事情难”;“繁文缛节”,原意是指皇帝呈献的奏章的宏伟典雅,现在用来形容那些空洞的陈词滥调,像往常一样正式而敷衍了事。空洞里什么都没有,全是大话。也叫“繁文缛节”“官样文章”。“官慢为官”是指做官的时候谨慎、认真。时间长了,他就懈怠懒散,整天吃饱了撑的,没有一点出息。他很明智地保护自己,但他什么也不寻求,这导致了错误和灾难。
也有描写官员对老百姓的残酷欺诈。刚才傅说:“为什么当官的一喊就生气?女人哭的时候为什么要哭?”。比如“官如虎,官如狼”,意思是官如虎,官如狼,比喻官员的贪婪和残忍;“官不能不禁私事”,官方明令禁止,但官员私下不执行,命令就起不到作用,就像前几年老百姓开玩笑说的“几十个文件管不了一张嘴”;“官方一通知,百姓就麻烦了。”旧时代统治者发布通告,要么收税,要么要劳力。那么,人民能不痛苦吗?这也是对社会乱收费的有力回击!“官断十路”说明官方判案,执法不公,用各种方法和伎俩欺侮欺骗百姓,官司难以打赢。
还有人认为官员互相包庇,互相勾结,官场上勾心斗角,勾心斗角。比如“官官相护”,是群众用来形容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互相保护的口头语,也叫“官官相护”、“官官同心”;“官弱”,这是那些官职小、影响力小的官员的自嘲;“官情薄”,形容官场中的人情薄如纸。除了争权夺利,就是互相欺骗,彼此冷漠。“官场如戏”,意思是官员之间争权夺利,相互竞争,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变化多端。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成语、习语可谓真金白银,浓缩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汉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上述官方成语的内容来看,都是古今老百姓对官员的批评。这是群众的心声,也是有力的监督。对于今天的官员来说,读读这些成语,时刻保持警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这个重点。对于群众来说,对官员的过度仇恨也是有害的,如果越界了,真理就是谬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