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单身人口数量超过2亿人,但比例还不仅发达国家
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未婚、离异、丧偶人士数量达到2.4亿人(根据0.824‰抽样比例推算)。考虑到我国法定结婚年龄为女20岁,男22岁,此统计数据仅作为当前单身人士规模的参照。按照2013-2017年我国单身人口数量走势,测算2018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6亿人。
但是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比重,中国单身人口还不算多,在美国,单身人口已经占其人口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比照日韩两国单身人数比例计算,未来中国单身人口可能高达4亿。
二、为什么单身,害怕结婚、担心离婚?
选择单身的原因很多,近年来婚姻的不稳定性成为不少人士选择单身的重要原因。
据民政部数据,2018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同比减少4.6%。数据显示,2014-2018年,结婚率不断降低,但离婚率却逐年走高。尽管官方尚未公布2019年的结婚、离婚率,前瞻产业研究院与根据已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数据认为,上述趋势仍将延续。
三、单身人士正在聚成一股新的消费实力
单身人士自嘲“单身狗”,但他们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像催婚父母想象中的那么“凄凉”。在消费增速下滑、“过年都不敢花钱了”的今天,他们汇聚成了一股消费新势力。单身经济正在崛起。
(一)外卖一人食消费成为主流
比如,为追求餐饮便利,外卖成为单身群体首选。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单身人群只是偶尔做饭。与之相比,已婚人群做饭频率相对较高,通常一周三次以上。从美团点评公布的2018外卖数据来看,
20-30岁人群贡献了65%的订单量,外卖一人食消费成为主流。
(二)线上购买小家电的比例提升
线上购买小家电的比例较高,这一群体愿意为新奇和体验买单,为某一功能买单,但品牌溢价的意愿将降低,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成为趋势。体积小易安装等属性使得线上购买更为便捷,小家电线上化率已经从2015年的26%提升到2018年的50%。
(三)单身养宠群体增多
2017年,国内80-90后养宠物人群占比超过70%,且单身居多,养宠人群中未婚人士占比高达41.4%,已婚无子女占比23.8%,无子女人士合计占比近三分之二。
宠物主支付意愿高,每年养宠花费超3600元的宠物主占比超60%,食品和服务类占比最高,分别为41%和29%。
综上所述,随着单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单身经济开始崛起。作为单身群体,由于没有家庭压力和负担,他们汇聚成了一股消费新势力,在外卖、小家电、宠物、电影等市场中单身群体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宠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光棍数量有多少?
; 01
中国九零后男性数量比女性数量超出900万,00后男性比女性更是要多出1300万,再扣除高龄未婚女性600万,以此类推,中国30岁以上未婚男性数量将达4000万余人。
有人曾说,中国有将近3000多万名男性单身汉,也有人说这个数据根本不正确,真正光棍数量甚至超过亿万名,但这一切终究没有个准确的数据。目前,中国在人口性别数量上也已经严重失衡。中国九零后男性数量比女性数量超出900万,00后男性比女性更是要多出1300万,再扣除高龄未婚女性600万,以此类推,中国30岁以上未婚男性数量将达4000万余人。除此之外,表面的研究数据不足为奇,但更令人担心的还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联合国明确规定:出生性别的正常值,应介于105左右,照这个标准,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甘肃,海南都属于“重度失常”的地区。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中国20到49岁年龄段的男性,将比女性多万人,占到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1%。也就是说,10年后,在20—49岁的男性中,大约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个找不到老婆,届时“光棍率”将高达11%。
中国单身人口2亿多人,男女比例如何?
从单身性别比例、单身区域、交友关注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跨界统计。单身的男性与单身的女性呈现出3:1的比例。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有103至107个男婴。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1990年达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达121.18。尽管自2008年以来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初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依然偏高,其后果已经显现,风险进一步聚集和扩大。过去20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一直高于115,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扩展资料
中国超2亿人单身:相当于英法德三国人口总和
早在《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就提到,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
在央视的最新报道中,再次重申了我国超2亿人单身的事实。除了由此催生的婚恋问题值得关注,单身人群带来的新消费观、新消费业态同样引起讨论。
比如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大约40%左右的单身青年都处于“月光”的生活状态;随着城市等级向下及月收入的降低,“月光”比例大幅提升,四五线城市的单身年轻人中,“月光”人群所占比例高达76%。
“工资都去哪儿了”成了单身青年的日常拷问。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而非单身消费者这一占比只有27%。所谓“悦己”消费,包括追看最新的电影、打卡网红餐厅一人食、说走就走的旅行、饲养宠物等等。
此外,市场商品也在为单身人士精细化考量,比如半份菜品、单人食盒、一斤装的大米、200 毫升的红酒、迷你小火锅,再比如迷你电饭煲、单身公寓等。
不过,对于人口学家、社会学家来说,单身问题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生育率低等同样不容小觑,并由此对养老、劳动力等带来新挑战。
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
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
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婚姻现在已经不再是一锤子买卖,现在的年轻人对婚恋的想法和需求多元,所需的社交自由度也越高,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
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1
近期,“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的话题又登上热搜榜,在“520”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秀恩爱的日子里,单身人群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中国知名婚恋网站珍爱网(zhenai.com)在“520”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的《单身人群调研报告》,此次报告针对珍爱网2亿会员线上抽样调查,共抽取2759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超七成的人渴望得到“甜甜的恋爱”;近半数人单身时长超过3年以上;超五成人生活圈难以接触到合适单身异性,脱单难和为脱单努力等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近半数人单身时长超3年
超五成人生活圈难以接触到合适单身异性
在调研数据中显示,有近半数人(43.6%)的单身时长超3年,其中女性占比大于男性。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近六成(58.89%)人表示日常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单身异性,工作生活圈子里接触到的都是同性或已婚。
而影响脱单主要因素是:越来越难以心动(占41.41%)、择偶太理想化(占37.7%)、不主动不积极(占36.9%)、太宅无社交活动(占35.65%)、工作太忙(占31.38%),其次是性格内向、个人经济条件差、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容易和异性发展成“哥们”以及原生家庭影响和父母干涉等,这些都是成为当代年轻人的脱单难的问题。
超七成人为脱单注册婚恋社交软件
为了恋爱学会倾听和改掉自身不足
“宅生活”让很多年轻人失去社交能力,当下的单身青年们表面上不善社交,其实暗地里一直在为脱单努力着。数据显示,78.18%的人都有注册婚恋社交软件,来增加认识异性的机会。有39.16%的人通过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来提升自己的“恋爱成本”,有30.14%的人会定期做美容、购置服饰来提升个人形象增加“恋爱自信”,有29.73%的人托亲朋好友介绍增加“恋爱机会”,还有11.91%的人会去参加相亲联谊活动,为了脱单,他们一直在付出行动。
当然,恋爱也需要认真经营,调研数据显示,有56.87%的人会学会倾听,44.91%的人会赞美和肯定对方,34.58%的人会改掉缺点和不足,32.08%的人会培养共同兴趣,22.04%的人会赠送礼物,由此可见,当下的年轻人不仅在工作生活上很努力,在情感生活上也同样在努力。
超七成人都羡慕“甜甜的恋爱”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不至于乏善可陈,许多美好的瞬间是切实存在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羡慕别人的“甜甜的恋爱”,那到底什么是“甜甜的恋爱”呢?调研数据显示,有61.18%的人希望恋爱双向喜欢的情感,58.72%的人想和对方久处不厌,46.94%的.人想被迁就和包容,38.96%的人会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22.76%的人希望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还有人则认为“甜甜的恋爱”是希望一起去旅行,大方宣布恋情、记住彼此的生日和纪念日,能精心为彼此准备礼物。而当问及身边的熟人拥有了“甜甜的恋爱”会对你有什么影响时,72.49%的人表示会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拥有。
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大家是因爱而在一起,并不是为了结婚而恋爱,所以能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当然,想要让爱情保鲜,保留更多“甜甜”的体验,恋人要学会在关系中保持对自己角色的觉知,拓展自己的生活,呈现出更多新的可能性,能看到对方的状态,让彼此都处于好玩的、愉快的、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保持对彼此的爱意不消退。
关于恋爱中的安全感:
超七成人希望经济独立 超六成人希望彼此互相尊重和理解
恋爱中的安全感,就是彼此觉得可以依靠。数据调查显示,有七成人希望恋爱中经济能独立;有六成以上人希望恋爱中能互相尊重和理解;五成以上人希望恋爱中保持自信和进步,对工作认真负责,彼此坦诚无欺骗,对未来有规划;四成以上人希望恋爱过程不要失联要凡事都有交代,与异性保持适当距离。可见经济独立对恋爱中人来说有极大的安全感。
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指出,恋人们在经济上平等独立,会带来更多底气和自信,不会因为物质关系依附于对方,也不容易陷入金钱上过度索取、精神上过度控制的不良关系。
另外,在恋爱禁忌方面,调查数据也发现,有67.23%的人担心对方与异性暧昧不清,57.19%的人害怕长时间冷战,55.45%担心对方花心出轨,44.84%怕遇到脾气暴躁的人,38.53%的人拒绝抠门小气,36.28%怕逃避拒绝沟通,31.13%不想与前任有联系,这些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关于恋爱的经济观:
近五成人认为经济条件是恋爱中的考虑性因素
消费观、经济观,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恋爱最看重的,此次调研数据发现有近五成人认为经济条件对恋爱影响较大,是考虑性因素。在传统的消费理念中,通常是男性占消费主导,在此次调研中发现,过半数人认为男生应该承担恋爱过程中的日常开销和约会花销;另外有15.62%的人会坚持恋爱经济上的平等,认为应“建立恋爱小金库”双方的钱共同使用。
张莎莎表示,“建立恋爱小金库”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共同付出共同享受,通过金钱来磨合两人的消费观,这不仅是关于钱的问题,而是让双方变得更了解、更契合的过程,这样相处才能建立更健康的更亲密的关系。
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2
身处某二线城市的黄女士,满怀期待注册了世纪佳缘会员,没想到等待她的不是高富帅,而是人生第一场官司。
注册第二天有红娘打电话了解她的情况,第三天就约其前往线下门店,在封闭的小房间里她被红娘洗脑三个多小时,支付了69800的婚介费用。事后黄女士怀疑陷入骗局,找到门店退款未果,最终找了律师,走上维权之路。
黄女士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不少网友在其经历后回复“我也脑抽了”“感觉智商被压制了”“稀里糊涂就贷款分期付钱了”。世纪佳缘到底有什么魔力,一旦走进其门店,不花钱就出不来?近日媒体卧底给出了答案,世纪佳缘某线下门店内,能随意在后台看到用户的聊天信息实现精准营销。
世纪佳缘很快发布致歉声明,称员工滥用职权查阅用户信息,目前公司已去除此功能进行整改,并欢迎公众举报。然而公众却并不买账,其在虚假宣传、红娘当托等问题上都未给出回应。讨伐声席卷而来,业内人士指出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纪佳缘、珍爱网等婚恋网站有近20年的历史,为何把握不住底线,口碑跌落至此?婚恋网站还有机会做好这门生意吗?
顽疾爆发
在媒体的调查中, 销售红娘,成为了婚恋生意的主导者。
世纪佳缘线下VIP服务中心的格子间里,红娘试图成为用户的“知心人”。“知心人”怎么培养?通过查看用户隐私信息,这样方便做“人物刺激”,实现精准营销。
为了完成业绩,红娘一方面包装对用户的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还会包装自己,头衔、学历和资历造假普遍,除此之外,“当托”是重要的工作内容,红娘要在其他婚恋平台或线下相亲中套取客户资源,吸引到店。
有缘网一位不具名的资深红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部分婚恋网站线下门店分为两种红娘,一种是销售红娘,一种是服务红娘。销售红娘的任务是想方设法,销售成单;服务红娘的核心是兑现承诺,做好服务。线上的会员线索给到线下门店是一单生意的起点,一个用户只要在网站上注册,销售红娘就会在相应的城市门店拿到相应数据,联系后用不同的话术和手段尽可能促成交易,一般价格过万。
该人士指出,为了更好地进行销售,此前行业普遍认为看用户的信息没有太大问题。近些年来大环境在强调信息保护,行业开始有了合规意识。她认为世纪佳缘合规进度可能没那么快,同时面临珍爱网、陌陌等新老势力的残酷竞争,营收压力增大,才会疯狂地在法律边缘试探。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世纪佳缘的投诉量达到了4088条,珍爱网的投诉量达到了2028条,投诉内容大多是诱导消费、虚假宣传、拒不退款等,如此来看,婚恋网站存在的问题并非是短期内形成的。
江苏省消保委也约谈了世纪佳缘、珍爱网等婚恋网站,指出平台存在退费规则不明确、宣传承诺不兑现、会员信息审核形同虚设等问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信息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平台应在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上加强信息安全,例如设立数据保护官岗位等”,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商希雪谈到,在内部管理上,应对用户信息的处理权限(访问、修改、复制等)设置层层关卡,一是根据岗位需求限定可访问用户信息的内部人员;二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互联网分析人士张书乐指出,这些平台一直存在隐患,且对用户隐私保护过于淡漠。过去,亦有通过此类平台骗婚、骗财骗色的案例发生,此次只是顽疾的一次集中爆发。
业务近黄昏
一位曾在世纪佳缘体验过婚恋服务的不具名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注册相关信息,提出择偶标准后,红娘推荐了三四个人,想和这些人聊天发站内信就要交钱,按句收费。红娘还循循善诱,告诉该人士,如果想主动选别人,想要更好的,就得付费了。
“收费有不同方式,可以按照月份和名额计算,比如半年三万,也有结婚返还的计费方式,婚保服务69800一年,结婚返还70%费用。这二者的差异是前者只能在一个门店的资源里寻找,第二种可以跨店寻找”,该人士说,红娘对用户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并无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业绩,很不靠谱。
红娘做的一切都在试图让消费者“掏钱”。“大超说媒”创始人大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婚恋网站上有几百万注册用户,但这些流量实际上是死的,无法调动的。很多消费者签了一对一合约后,会发现线上的资源是个幌子,线下的红娘手中资源有限,这种体验不会特别好,还很容易出现猫腻。
在大超经营之初,他也曾请过所谓的“销售”,明确告诉对方不能去做哪些事,但为了拿到提成,这些人还是会做一些他掌控不了的事,所以他再也没有请过销售。
不过世纪佳缘离开了“红娘”,业绩恐怕难以预料。红娘一对一服务是其营收大头,2015年占比就达到其收入的40%。
上述红娘解释道,互联网刚兴起之时,想脱单结婚的人选择很少,只能高价购买婚恋网站的服务。随着信息的公开透明,陌生人社交app的出现,很多小而美的婚恋俱乐部和IP的崛起,人们的选择更多了,婚恋网站线下门店的客流量就减少了。
“世纪佳缘在很多城市都有门店,店面成本和人力成本很高,必须靠高客单价来维持营收。客流量减少之后,到店的用户一定是最着急脱单的,所以门店一定会在每个客户身上榨取最高的钱,这就需要用到最强的营销方式”,上述人士提到,现在大的婚恋网站做线下店,这样的业务模式走到了黄昏。她补充说,“行业没有根本性的跃迁,用‘骗’才能有业务空间”。
世纪佳缘CEO吴琳光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婚姻现在已经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也曾反思产品是否太过于指标式的撮合。
张书乐认为,婚恋网站实质上是依靠会员机制下带有信息不对称条件的“选妃”,这种匹配在某种意义上“钱到位”即可。他提到,这其实是一种套路,让人为了看到更多的可能而花费,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卖信息差。世纪佳缘这次的问题,本质上是在新社交平台的冲击下,该平台为了解决营收难题、为了创新体验而过分焦虑,在管理上出现问题。
婚恋网站,还能信吗?
本世纪初,世纪佳缘、百合网和珍爱网等婚恋网站陆续诞生,令用户意识到通过相亲网站可以付费相亲。2011年世纪佳缘在美国上市,但资本市场表现不佳,股价低迷,5年后与百合网合并私有化退市。
2017年世纪佳缘曾卷入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被前妻逼死案,二人相识在世纪佳缘,女方有过婚史,却未被披露。当时其母公司百合网股价大跌近50%,口碑大跌。到2019年底,百合网申请摘牌,上半年营收达6.8亿元,净亏损6470万元。
发展近二十年的婚恋网站在资本市场失意落幕,而留下的信任隐患却一直存在。
曾有媒体曝出婚恋网站账号买卖发展成产业链,虚假账号在网上找寻猎物诱惑对方参与灰色产业。商希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婚恋中介平台的业务特征,用户信息如财产信息、身份信息等极具开拓价值,极易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对象,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世纪佳缘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上线了人脸识别功能,通过身份认证的红娘才能登录账号;对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也采取了不同权限的设置,不得越级查阅。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文明认为婚恋网站卖的就是信息源,尤其是在个保法实施后,这个生意具体应该怎么做还未有明确说法。他谈到,一方面是收集信息,另一方面是贩卖信息,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都应当有更为明确的规范。消费者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婚恋的问题,其实很容易出现被蒙蔽的情况。
据央视财经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超过2亿人。相关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婚恋社交市场规模将达72.4亿元。市场仍有不小空间,但失去信任的婚恋网站还有机会重建口碑,做好这门生意吗?
不具名红娘认为,婚恋网站的生意不能一直是单次博弈,在互联网上想形成口碑,必须变成多次博弈,在产品创新力和业务逻辑上更改才能发展。现在线上直播打赏等新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利用技术革新和IP内容来持续吸引用户才是正向发展。
“未来婚恋网站想生存肯定要转型,做更多的社群,办更多的活动,把模式做轻”,大超表示,现在年轻人喜欢轻松的交友氛围。他所在的婚恋机构通过短视频来引流,重交友,轻相亲,成本低,已服务数万人。
张书乐指出年轻人对婚恋的想法和需求多元,服务难度大,所需的社交自由度也越高,需要有更多的体验场景来破局。“在线婚恋还是要发挥交互的属性,不能简单地将婚介机构搬到线上来收费,未来可探索垂直类婚恋陌生人社交,比如直播、短视频、图文或线上线下联动的桌游,促成婚恋牵手率。”
单身人口超2亿,脱单为何这么难3
根据去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在去年,我国15岁以上的按照千分之八的比例抽样得出的结果显示,未婚人数是163714,离婚人数是20530,丧偶人数是51947,即所谓单身人口23619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超过3亿人如果考虑到法定结婚年龄,那么单身人口大概是2亿人。
与单身人口同行的是,不仅在结婚人数上持续增长,在结婚年龄上也是逐年推迟。据统计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结婚的平均年龄是24.85岁,而在2020年的去年,平均年龄达到了28、29,也就是说平均推迟了四到五年。而其中更显眼的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在经济发达的省份,譬如江苏浙江广州,男性初婚平均年龄达到了惊人的34岁。早知道古代人的寿命也不过是普遍只有三十多岁,这也充分说明目前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原因呢?
首先,90后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90后在读完大学已经22岁,而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读研读博,继续深造,又得花费几年的时间。
其次,社会观念的转变,在以前,都是强调成家立业的说法。而现在则是要求“房车齐全”,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房子,对于年轻人来说压力巨大,这也是年轻人选择先打拼事业,等事业有成,物质条件准备齐全,再考虑婚姻的原因。
最后,婚姻观念的转变,90后多为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两个兄弟姐妹,对于家庭,婚姻的观念比较淡薄,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也会让人变得更加理性,在做出选择时更加谨慎。
我国单身人口2020
截止到2020年12月11日,2020年我国单身人口的数量还没有官方进行统计,无法得知,以2018年为例。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名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人。
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起,我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单身队伍日渐壮大。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只有约1%的单身者面临养老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显示出更强的消费意愿。
扩展资料:
单身原因:
城市青年忙工作、压力大小镇青年没信心、缺社交
当长期单身成常态,单身原因究竟是什么。珍爱网调查发现,城市青年的单身首要因素是“工作忙、没时间”占比达4成,其次是“经济压力大”、“圈子小缺社交”。而小镇青年“对自己不自信”成为单身首要原因,其次是“圈子小缺社交”、“缺乏恋爱经历”。
深入研究发现,城市青年苦恼工作忙没时间谈恋爱,其中,5成单身青年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更是高达19.63%。而小镇青年中,仅有2成人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4亿单身人口背后的新消费市场 个性化消费应需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上海单身人口排全国第五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过了2.4亿,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
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总量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一个主导性的地位,这一段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家不得不实行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但随着一些情况的发生人口的出生率在慢慢的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负增长的情况,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也是开展了三胎政策来鼓励大家生育,因为经济的推动离不开人口的红利。此外还有一个很惊人的数据,中国的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4亿,2.4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那就相当于说这2.4亿人组成一队的话,相当于就是1.2亿家庭,这1.2个亿的家庭,每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那就会带来2.4亿的新生人口。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呢?我们就来好好的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因为现如今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年代,人们不结婚也不会再被父母所催促,因为父母们也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活着,而不是被感情所束缚,完全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对于自由是充满了无限想象的,只要有时间就会出去游玩,相反如果是谈恋爱的话,会影响他们的时间,导致他们不能像以前那么开心。